主要针对的是可自理的健康老人,从饮食、运动、心理及日常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,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。
合理的搭配饮食
配制合理的饮食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,使所含营养素齐全,比例适当,以满足人体需要。
1.粗粮、细粮要搭配: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,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,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。
2.副食品种类要多样,荤素搭配:肉类、鱼、奶、蛋等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,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。两者搭配能烹调制成品种繁多,味美口香的菜肴,不仅富于营养,又能增强食欲,有利于消化吸收。
3.主副食搭配: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粮食作物食品。主食可以提供主要的热能及蛋白质,副食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、无机盐和维生素等。
4.干稀饮食搭配:主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,这样,一能增加饱感,二能有助于消化吸收。
5.要适应季节变化:夏季食物应清淡爽口,适当增加盐分和酸味食品,以提高食欲,补充因出汗而导致的盐分丢失。
合理的运动量
选择缓慢的锻炼形式。老年人对剧烈运动力不从心,缓慢的运动路散步、太极拳、健身操、气功、慢跑、保健按摩等较适宜老年人锻炼。
运动量合理适宜。在不同季节、不同环境下,运动量要作适当调整。一般来说,每次锻炼后感到轻松、舒畅、食欲佳、睡眠好、无头昏心悸等反应,说明运动量适度,锻炼效果好。
要坚持不懈的锻炼。无论从事何种运动,只有经年累月、坚持不懈的锻炼,才会产生延缓衰老的有益作用。希望即刻奏效、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。
心理健康很重要
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包括大脑在内的诸器官衰退和功能 逐渐下降,大多会体弱多病,这是正常生理现象。
如果老年人遇到疾病就惊慌失措,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退缩,性格变得孤僻,情绪低落,焦虑紧张,常有怨恨情绪或易发脾气,则不但不利于康复,还容易增加精神负担,导致心理疾病。对老年人来说,抑郁、烦恼、发怒等消极情绪,往往是引起 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。
例如,过分抑郁或恐惧,会导致心肌梗死、脑出血等疾病。人在发怒、恐惧或震惊时,心跳加快,血压上升,呼吸短促;人在焦虑、忧郁时,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 化液的分泌。研究证明,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曾有过持续的消极情绪,或遭受过重大的情绪挫折。消极情绪可使人的大脑活动功能降低,并引起免疫力降低,使机体的抗癌能力减弱。
健康生活习惯
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,睡眠起居要有规律,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,最好有午休。
主动饮水。不要等渴了才喝,且少量多次为宜。一般每人每天喝水6~8杯(每杯200毫升)。运动或体力劳动时,饮水量应适当增加。
坚持每天晒太阳。每天应晒太阳15~20分钟,但要避免暴晒或中暑。阳光强时,应佩戴太阳镜;在树荫下停留较久,也可获得同样效果。
养成定时排便习惯。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,多活动,避免久坐。每天坚持按摩腹部并做提肛收腹运动。晨起最好饮用1杯温开水。
预防跌倒。活动时应熟悉身边的环境和障碍物,且动作宜慢。行动不便者,可选择辅助工具。活动时,穿戴应合身、合脚,鞋底应防滑。视力不好者,应佩戴眼镜。